查看原文
其他

秘书必看:难忘母亲的叮嘱----早起三光,迟起三慌!

2016-04-26 卜珺 老秘网


写在前面

从小在农村长大,潜意识里受到了不少乡风民俗的滋养,有些甚至对我的人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。记得那时,每当我们言行“出格”时,母亲总是用一句很是“对症下药”的谚语来教育我们尽管当时似懂非懂,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们竟也入脑入心。这些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很多乡民口耳相传积淀而成的乡谚俗语,大多质朴晓畅,明白如话,就像繁茂的血脉一样早已植入了一代代农村人的精神基因。现在,虽然儿时生活的农村早已物是人非,难寻旧时踪迹,但曾经耳濡目染的那些乡谚,却被我当作精神财富一样带到了城市,正时时启迪着我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新型秘书。

学习如走路,一步不能住

母亲含辛茹苦,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,藉此“成龙成凤”。可是,那时的我太过贪玩,上学“三天打鱼。两天晒网。”每每此时,母亲总是用这句话来激励我。后来我终于逆境中奋起,成了一名让不少村里人羡慕的读书人。学习,正如人生的发动机,一当停下,机器便会生锈,人生就要落后。做好秘书工作也莫不如此。现在,经过多年的努力,我虽然有了母亲当年所期盼的“一肚子墨水”,但学习于我却是一辈子的事情。办文要学习,办事要学习,办会也要学习;改造客观世界要学习,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也要学习;要向书本学,向同志学,向实践学。通过不间断地学,获取知识,增长才干,汲取智慧,走向成功。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学习,是每一个秘书出类拔萃的不竭动力。

参人在人面晃,刀在石头荡赛靓照

小时候的我,有点腼腆怕羞,即使叫我去邻家借点酱油,我也要磨叽个半天,当时母亲就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我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人在别人面前“晃”的机会多了就会更老练,刀在石头荡的频次高了就会更锋利。说白了,人要老练,刀要锋利,就离不开“磨练”二字。这是母亲启发我要勇敢地迎接挑战,接受锻炼。这对秘书人员的成长也尤为重要。人总是有短板或者说自信不足的方面,在这些方面迈出第一步是很困难的。但如果老是没有“第一步”,奋斗之书又怎能有“下回分解”?比如说,要为领导撰写讲话稿,主要精神领导都和秘书说了,要秘书在写作班子碰头会上讲一讲。这对挥洒自如的秘书根本不是难事,但对于怕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的秘书而言,就是一次巨大的挑战。然而与其畏葸不前,不如放开一搏,有了精心准备的第一次,第二次就会沉稳许多,第三次乃至以后,就能气定神闲了。因此,秘书人员老是怕出丑,就永远都是“丑”。常言道:“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”。秘书人员凡事不能老是躲在后面,一定要勇于战胜自我,主动投身到丰富而生动的秘书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。

早起三光,迟起三慌

记得儿时,每当日上三竿我们起床时,母亲洗好的衣被已经挂了一杆杆了。在母亲认为,早起一点,可以节省下很多时间去干家务之外的农活。“眼睛一睁,忙到熄灯”,母亲以她的言传身教,留给我们一本有关勤劳的最生动、最丰富、最直观、启蒙最早的教材。毋庸讳言,秘书工作是十分辛苦的。可以说,领导有多忙,秘书就有多累,只是性质不同而已。秘书工作的特殊性质,要求秘书人员一要脑勤,要事事“想在领导前头”,秘书人员只有勤于思考,工作起来才不会被动,才能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。二要手勤,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,许多笔杆子写出的妙文都是通过一次次的练笔提高的;同时也可弥补记忆的不足,使事情办得更周密、妥帖;要“放下铁耙拿扫帚”,如此才能对办公室繁杂的事务应对自如,出色地完成保障任务。三要口勤,“喊人不折本,好比舌头打个滚。”秘书人员见人多尊称、遇事常请教总没有错,反而能进一步减少分歧,提高沟通能力。四要腿勤,秘书人员只有发扬“出门一身汗,进门两腿泥”的精神,沉到一线去,下到基层去,才能为领导决策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。五要眼勤,秘书人员要善于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”,通过多观察,多阅读,来感悟世事变化,增长人生阅历,提高工作水平。

饭碗里的芋头,不拨不动

母亲认为,做人老实是本分,但也不能呆板,生硬,如果是“饭碗里的芋头,不拨不动”,那就不可救药了。在“不拨不动”中,先有“拨”,才有“动”,这样做事显然是被动的,消极的,正如“牵线木偶”,是没有灵气、没有精神的表现。母亲要求我们做“未拨先动”甚至“不拨也动”的人。做好秘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?活络,这是秘书搞好人际关系、灵活处理事务的一门艺术。活络,要求秘书人员首先要积极主动。领导交代过的,要做好;领导没交代的要事,也要参与;领导想到的,秘书人员常提醒,领导没想到的,秘书人员也能考虑到。绝大多数领导所需要的,正是这样积极肯干、与他合心合拍的秘书。其次要善于应变。情况往往是复杂多变的,而领导决策是相对固定的。而一旦情况生变需要决策调整时,秘书人员往往能第一时间感知并作出举措上的恰当应对,由此避免了很多负面影响,久而久之,这样的秘书一定会为领导所倚重。

高山灯有人点,没人来添油

那时候的农村,经济普遍不发达,家家户户都用小小的煤油灯照明,方言叫“老鼠灯”(意思是光线十分昏暗)。这种灯至多点一两个晚上,就要加长灯芯(用棉花捻成的筷子般粗细的线绳),往里添油(我们家的灯是用墨水瓶做的,有时一个晚上也不够)。我们姐弟几个那时由于懵懂无知,加灯芯添灯油的活一般都是母亲包干了。每当此时,母亲总是叹口气说:“高山灯有人点,没人来添油。”现在细细剖析这句话,可谓朴素的话中寄予了丰富而深刻的道理。首先,一“灯”之光,普照一屋,有人点却没人续,说明没有人考虑“公”事,这是母亲在批评我们自私。其次,“灯”悬“高山”,点灯难,而续油更难,这是母亲在批评我们怕苦为难。再次,往更深处挖,给“高山灯”续油,不仅是一桩苦差难差,还容易弄脏手和衣服,弄不好还有摔坏灯盏洒尽油的风险,这是母亲在批评我们不敢担责。可以想见,这句乡谚对今天指导我们做好秘书有着多么显著的积极意义。一是一心为“公”。在领导身边工作,秘书人员处事待人要惯于从大局出发,凡事都以领导的立场考虑。一件事,从“公”与“私”的不同角度出发,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果。一个“私”字当头的秘书,既不能得民心,也难以合“官意”。二是善于破“难”。做一个秘书不易,当一个好秘书更难。其难在事务杂,要求高。秘书人员必须“逢难不怕难,知苦不叫苦”,一个遇难就退缩、见苦就抱怨的秘书,是很难胜任繁杂辛苦的秘书工作的。常言道:不经一事,不长一智。只有在复杂的事务中经风历雨,秘书人员才能快速成长,成为领导身边的得力干将。三是勇于担“责”。对于秘书工作,很多人是“只看见秘书快意,没见到秘书受气”。其实,各种有来由没来由的“气”,秘书人员不会少受。甚至有人用“受下多大气,才演多大戏”来形容秘书。尤其是一些该担的责任,秘书人员一定要勇敢面对,一个“鸭子死了嘴挺硬”、各种理由一箩筐的秘书,最终只会令领导敬而远之,“弃之如敝履”。有了这三字,才能成为一个在意志品质上过得硬的秘书。


古往今来,乡谚俗语何止千万。每一个立志成才的秘书人员都要结合自身实际,善于从中汲取有益营养,为做好本职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。(本文作者:卜珺   由《公文写作百法例讲》作者房立洲老师修改润色)

亲历随团外出考察,出发前必须做足这五门功课!

新官上任,在干部见面会上该怎样讲话?附经典范文!

房立洲新著《公文写作百法例讲》5月出版,已有300人预订!

“文稿评改演播室”培训资料全集下载!

图文编辑:老秘网老猫

个人微信:laomiw

公文写作网络培训咨询:QQ 1813273141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